找到相关内容1923篇,用时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2)

    、灵山道陷、东陵永玙等也相继赴日弘化,接引彼邦学人。据师蛮的《本朝高僧传》卷二十五说:“东渡宗师十有余人,皆是法中狮也。”可以想见我国在日本传弘的盛况。   另一方面,日本禅师来元参学的也...奉敕居西明寺,历访长安诸刹名,蒙青龙寺惠果阿阇黎授以金胎两部真言秘藏,尽诸蕴奥,并授以阿阇黎位灌顶。惠果又令画工、经主、铸工李真等图绘所有秘密曼荼罗及书写《金刚顶》等最上乘密经、新造各庄严具并佛舍利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3281886.html
  •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

    之作,更是层出不穷。晚明佛教居士注解经文、诠释经意蔚然成风,无疑明确表达了尊经崇教、返经以明教的佛学取向。对此,钱谦益曾指出,“居今之世,而欲树末法之津梁,救众生之狂易,非反经明教,遵之遗规,...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45382053.html
  • 佛教戒律学:第十三章 戒行论

      综合本章各节分析及时贤观点,爰提出守戒重律之刍议如下:   第一、鼓励研究戒律,但宜分“学术性”与“应用性”两个层次去研究。   一切误解曲解,源于不了解。佛教戒律的研究,是重戒弘律的...之类,这种门户之见的戒条,显非佛所制(佛在世时根本没有大、小乘之分,不妨明折舍弃。又如“食五辛戒”,源自印度说法,其中包括蒜。现代食物医学已证蒜含的抑制多种病毒的性质,是健康食品,食之是否仍应列为...

    劳政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4882147.html
  • 明末曹洞殿军--永觉元贤禅师研究

    此外,元贤在佛寺与僧史的编纂上,投入了相当多的心血。虽然相关的研究很少论及,但对于佛教史料的保存,无疑地具有相当的贡献;而其恢弘典范的苦心,亦在其中。   鼓山涌泉在明末以后,成为东南大道场,台湾...语录》 唐·雪峰义存 《卍续藏》119册   《鼓山神晏禅师语录》 五代·兴圣国晏 《卍续藏》118册   《汾阳无禅师语录》 宋·汾阳善昭 《大正藏》47册   《圆悟语录》 宋·圆悟克勤 《...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13982346.html
  • 巨赞法师书信摘录

    手段在矣。山野老矣,丁此慧命悬丝之日,报答佛恩深有望于后贤。又愿座下毋矜伐毋施劳,时时以此为进,得能心同槁木,呆若木鸡,自然识智枯竭,方得谓之偷心死尽,默契此旨其庶几乎。至于一句便了,盖其平日涵养...之相(内影像相分)当是是下之梦境,故与先无涉。唯识言变,尽反应形成之故。孙君未能更抉其微,终不能不齐人于木石(汤姆生科学大纲云矿物亦有心灵),此近人之所短也。十九年夏(出家前一年)赞因事赴申,先父...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522284136.html
  • 论禅与诗

    表现。以后到宋代,仍有不少人用如歌如诗的词语,来对答学者,唱演宗乘。更有所谓“颂”,是就公案加以发挥,以诗句来表达。著名的如《碧岩录》,就是据公案禅语自作颂语,再加以评唱的。  这些表现禅思想的...为“禅定”-这是起源于印度的一种瑜伽功,后来被佛教吸收和发展,成为它的一种修证方法。原始佛教中有所谓“八正道”,其中的“正定”,即属禅定。它也是佛教徒修习的戒、定、慧三学之一:在北传中国佛教里,习禅...

    孙昌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2784356.html
  • 如是斋琐议

    死尽,默契此旨,其庶几乎。至於一句便了,盖其平日涵养功深,行业纯一,世界身心,早巳付之度外,故能忘缘直下承当耳。再者所引论传,均是指斥后人,非是呵诸前辈。盖古人处世不同,机感一异,,只虽如此,良马...著录之所未备者。按清钱曾《述堂藏书目》卷一韵学类有《性德贯珠集》一卷、《若愚直指捷径门法》一卷、《启蒙捷径门法》一卷。余如焦竑《国史经籍志》,笔乘卷六之《字书目》,陈第《世善堂书目》,叶盛菜《竹堂书目...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3284362.html
  •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

    者,亦非热中的迷世者”。佛法与世间法本来是不二的。印顺法师曾指出,曾经极力说明“性空”不碍“缘有”,但大都依“有”明“空”,对于“有”还是发挥得太少了,从而使佛法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汩没佛法的“...

    俞学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0285667.html
  • 宋代“文字禅”的思想读解

    希望寻找新的“非同寻常的修辞”,以及各种灵活变化的言谈方式来加以克服。“但禅门,问答机缘,有正说,有反说,有庄说,有谐说,有横说,有竖说,有显说,有密说”。这种种的“出格之词”,都表示禅者需要各种...宝训》卷第四对此有明确的说明,尽管是用否定性的叙述表示出来的:“心闻曰:教外别传之道,至简至要,初无他说。前辈行之不疑,守之不易。天禧间雪窦以辩博之才,美意变弄,求新琢巧,继汾阳为颂,笼络当世学者,...

    龚隽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0387034.html
  •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

    近现代学界出现的阿赖耶识演化论,说明了声闻教法中的轮回识体与阿赖耶识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其次,选取了唯识学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论典中关于论证阿赖耶识存在的内容,参照注疏及现代人的研究成果,作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以安慧为首的唯识学,和以护法为主的唯识新学。从南北朝起,唯识学开始传入中国,形成了地论学派和摄论学派。初唐后由于玄奘、窥基大师的努力,形成了中国的唯识宗。此后,唯识学理论皆以唯识宗所说为定论,...

    上恒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3787347.html